第二回 立新君父女合谋 除宦官陈藩献策
永康元年十二月丁丑(注1),汉桓帝刘志驾崩于南宫德阳殿前殿。代表着皇帝驾崩的丧钟已经响起,皇宫内外一片哀嚎之声。当夜幕降临,在德阳殿哭泣了一整天的皇后窦妙在宫人们的搀扶下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寝宫之中。 她一走进殿内便屏退了所有的宫人,然后她轻轻的来到一面铜镜前,缓缓地坐了下去。镜子里的人既熟悉又陌生,从今天起她就要自称为“哀家”,一个虽然尊贵无比,但本质依旧是寡妇的称呼。 她凝望着自己在镜中的花容月貌,不禁有些感伤起来。自己的青春就这样结束了,普通人家的女子在丧偶之后还可改嫁,但她作为大汉的皇后从此却只能孤独终老。但是她旋即又对着镜中人笑了起来,那个只能在内心深处怨恨的男人终于死了,压在她心头的一块巨石也总算可以放下了。素服本是人们最厌恶的服饰,可此时的窦妙却觉得它比当年入宫时所穿的喜服更加美丽。就是这样一件代表着死亡与不幸的衣服将她心中所厌恶的那个男人所拥有的一切全部都转移到她的手中。是时候向那些仗着刘志的宠幸,欺压她并企图夺走她皇后之位的女人们复仇了。只是欺负过窦妙的女人实在太多了,一想到要复仇的对象,窦妙陷入到沉思之中,那些陈年旧事立刻浮上心头: 梁冀败亡,梁皇后忧惧而死,梁家的势力被彻底瓦解。初掌皇权的刘志迅速对宫内宫外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洗牌。满朝文武几乎全部换成了新人,与刘志共患难的邓贵人也顺理成章地被立为新的皇后。 所有人都认为黑暗已经过去,黎明终于到来,却不曾想志得意满的刘志在装模作样的当了两天明君之后,很快纵情于声色之中。在他看来被梁冀打压的这些年,失去的是选择女人的自由,现在他要把逝去的时间都补回来,后宫若无佳丽三千,当帝王还有何乐趣? 贪官依旧横行无忌,百姓依旧生计困难,真正因这场权力变革而获得幸福的人,除了好色荒yin的刘志也就只有他身边的官宦以及被他召进皇宫的美女们了。 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梁冀得势时,刘志与邓皇后相依为命,生死与共。梁冀败亡后,这份难得可贵的患难之情随着后宫女人数量的增多而逐渐变淡。尤其是当明艳不可方物的郭贵人出现后,刘志与邓皇后冷淡的感情开始出现裂痕。邓皇后与郭贵人之间因争宠冲突不断,暗斗迅速转为明争。公元一六五年,色衰的邓皇后因争宠被废,刘志的这一举动立即在朝堂之上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封谁做皇后,虽说是皇帝的家事,可那也是国事。在君臣关系融洽、国泰民安的时候,若无必要,大臣很少会干预帝王立哪位娘娘为皇后。可自从刘志命宦官参与政事之后,大臣们的权力被大大削弱,国家也因宦官们的巧取豪夺而日益衰败。官宦乱政于公影响到国家大政方针的实施,于私分权的宦官严重影响到士大夫们的利益。刘志想立新宠郭贵人为皇后,这恰恰给了士大夫们一个借题发挥的机会。士大夫们需要夺回曾经属于他们的话语权,拿这件事来做文章再合适不过了。 刘志是一个聪明的昏君,他的心里很清楚,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来自于他所处的地位,而他所处的地位又来自传统道德观念下的尊卑贵贱。皇帝可以跟朝臣作对,但决不能跟道德为敌,尤其是当大臣们以道德的名义来发难的时候,他必须要慎之又慎。若在群臣的反对声中强行封郭贵人为皇后,接下来他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到时候群臣万一捧出个梁冀一样的人物出来,那再想后悔都来不及了。刘志发现苗头不对后迅速妥协。他先将郭贵人封后一事束之高阁,随后用最快的速度将开国元勋窦融的曾孙女,已经是贵人的窦妙封为皇后。大臣们的嘴是堵住了,可成为皇后的窦妙的噩梦却开始了。 在入主长秋宫(注2)之前,窦妙的父亲窦武曾特意进宫紧握着女儿的手嘱咐道:“女儿啊,这宫里比不上家里,凡事要三思而后行。想要当好母仪天下的皇后,忍耐才是最重要的。” “女儿明白,谢谢父亲的教诲。”满怀欣喜的窦妙嘴上答应着,可她的心早已飞进那座所有女人都梦寐以求的宫殿之中。她虽然知道刘志有无数佳丽,但只有皇后才能算作正妻,一想到以后皇宫里除皇帝之外的所有人都要对自己顶礼膜拜,她都忍不住要唱出声来。 白天册封皇后的典礼举行的异常顺利,一身华服的窦妙在文武百官的注视下登上大殿坐在了皇帝刘志的身边。谒者随后宣读册封皇后的诏书,当那句“母仪天下,与民更始,钦此。”的结束语被宣读完毕后,窦妙激动得心脏都快要跳脱出来了,而她身旁的刘志就像是一位古井不波的老人,他双目无神,面无表情地观看了全部仪式。待所有仪式都完成后,他站起身来仅仅说了五个字“众卿家平身”后便在群臣的山呼万岁声中离开了大殿。 入夜时分,长秋宫内一片灯火通明。空置了大半年的宫殿终于迎来了新的女主人。新皇后窦妙在宫女的陪伴下大致将其参观了一遍。它比窦妙想象中更加宏伟、更加宽敞、更加富丽堂皇。怪不得整个皇宫中的女人都想成为这里的女主人,兴奋之余的窦妙已经迫不及待地去体验睡在凤榻的滋味了。 她刚在宫人的协助下脱去华服,殿外突然传来皇帝近侍长长的声音,“陛下驾到!” 皇帝来了?窦妙先是楞了一下,然后赶忙起身向殿门口走去,她刚走到一半。长秋宫的大门就已被推开,刘志在近侍的陪伴下走了进来。 “臣妾叩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窦妙飞快地向夫君下跪行礼。 刘志挥了挥手示意所有人退下,在宫人离开的过程中,他踱步到窦妙近前,缓缓地绕着圈子观察着跪在地上微微发抖的女人。 当不远处传来关门的声音,踱步的刘志停在了窦妙的面前。他躬下身子伸出右手,用食指勾起对方的下巴。一张美丽的面孔映入他的眼帘:瓜子脸、大眼睛,嫩的可以滴水的小脸蛋上在刘志的挑逗下瞬间浮起了两团红晕,好一位娇羞无限的皇后。 窦妙紧张地说道:“臣妾伺候陛下更衣。” “不必了!”刘志直起身来冷哼一声道:“朕此时过来就是有几句话想跟皇后说说……你起来吧!” “谢…谢陛下。”刘志的话令窦妙大感意外,她实在想不明白刘志深夜来此目的何在,但也不敢发问。在站起身后便垂首而立,等待刘志的下一步指示。 刘志皮笑rou不笑地说道:“朕在进来之前还在想,皇后真不能算作是外人,你们老窦家跟我们老刘家可是有好几门亲事呢,章德窦皇后(注3)就是你的姑祖母,真要是按辈分来说,朕还得称你一声‘表妹’呢。” 窦妙不知该如何作答,只好小声回道:“是。” 刘志突然收起笑容,冷冰冰地说道:“朕也就不绕弯子了,既然选你做了皇后,那就是亲上加亲。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你的父亲窦武还是有些名望的,回头朕就会加封他的官职,让他也来替朕分分忧。朝中的那些大臣们整天在朕的面前唠唠叨叨,快把朕烦死了。现在朕按照他们的意思办了,可如果他们还不识相,就别怪朕不念亲情。一群人朕处置不了,杀鸡儆猴朕还是会的!” 在刘志的威胁下,窦妙听的大气都不敢出一口,她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新婚夜里被夫君如此教训,尤其是教训的内容又是与她毫无关系的朝堂之事,受到莫大委屈的她再也无法抑制内心的悲痛,眼泪像断线的珍珠一般从她的眼中涌出,一滴滴地从香腮滑落,“滴答,滴答”掉落在厚厚的地毯上面。 刘志毫无怜香惜玉之心,他反而有一种满足感。尤其是看到窦妙哭泣不已,却不敢放声哭出来的这种神态。他把对大臣们的怨恨全部发泄到这位新皇后身上,他继续开口教训道:“哭什么哭?这当上了皇后可是全天下的女人都羡慕不来的,你当着朕的面哭泣,是想告诉朕让你当皇后是朕委屈你了?” 窦妙吓得赶忙跪在地上,用双手不断擦抹脸上的珠泪,可是却越抹越多。她的妆容也因为泪水的冲刷而变得凌乱不堪,她擦着眼泪解释道:“臣妾这是喜极…而泣…喜极…而泣。” “那就好…”享受到复仇喜悦的刘志心满意足的说道:“皇后早点睡吧,郭贵人还等着朕呢。临走之前,朕还有几句话要说,在天下人面前你是朕的皇后,可在朕的面前你连朕喜欢的一个宫女都不如,可别真把自己当皇后了。” “臣妾恭送陛下。”窦妙强忍着悲痛俯首送别刘志。 刘志再也不看地上饮泣不已的窦妙一眼,径直走了出去,在他推开大门之前,他扭头冲着窦妙的方向大喊道:“这长秋宫是朕借给你住的,如果你当不了这天下人的皇后,朕就找其他人来住!” 新婚之夜被新郎教训,接着又被他当众威胁。她突然想起前不久父亲要自己忍耐的话语,原来他早就知道入宫以后自己会受到刘志的刁难,这当父亲的怎能如此狠心呐。哭泣不已的窦妙捂住嘴巴生怕自己的哭声被刘志听到,直到刘志走远,她才敢松开手,嚎啕大哭。这哭声听起来是如此的撕心裂肺,与她所在的宏伟宫殿是那样的格格不入。这一天窦妙成为了全天下最尊贵的女人,同时她也失去了自己全部的快乐。 为了不再重蹈前两任的覆辙,窦妙决定安心做刘志的提线木偶,只在需要她这个皇后的场合才出现。作为政治妥协的结果,窦妙深知若有一个地方让皇帝挑出毛病,那就是抄家灭族的结局。至于皇帝爱不爱她,是否宠幸她这些都不重要,保命才是第一要务。如果婚姻是女人一生的归宿,那么自从她成为皇后的那一刻起,她就已经走进了坟墓,刘志从未正眼看过窦妙,宫里那些受宠的女人更是对她百般刁难。身为一国之母的窦妙受尽委屈,怨恨的毒草在她的心底生根发芽。她开始变得暴躁、残忍、猜忌、多疑;但她也在凶险无比的环境中学会了机警与忍耐。她默默等待着,等待着复仇,她恨刘志、恨将她送进这个冰冷皇宫的大臣们,更恨那些欺凌她的女人与宦官们。 好色的刘志不断地扩充他庞大的后宫,美人们一天的花费都是天文数字,帝国的国库开始空虚,国家逐渐不堪重负,频繁的加税以令百姓怨声载道,边塞战事不断。帝国的有识之士深知长此以往,早晚会激起民变。每当刘志准备大兴土木的时候,以窦武为首的大臣们总是会苦口婆心的进行劝阻,虽说刘志最终总能达到目的,可也会因为大臣们的反对而意兴阑珊。双方交锋无数次,彼此的矛盾也越来越大。窦妙也从一个被冷落的皇后,逐渐成为刘志发泄怒火的对象。 大汉威名远播,常年有周边诸国的使者前来朝贡。外邦来朝,这是国之盛事,除了昭告天下普天同庆外,皇帝还会从外邦的贡品当中选出一部分来赏赐周围。皇帝喜欢谁,不喜欢谁,从贡品的分配上就能看的一清二楚。适逢南越小国遣使进贡,就在使者到达都城洛阳前,刘志再一次因子嗣问题与群臣们闹得极不愉快。窦妙入宫已有一年,始终未能诞下一男半女。原因不在于皇后,而在于皇帝,当大臣们在朝仪上委婉的指出皇帝应该宠幸皇后,刘志当场爆发,身为九五之尊的皇帝竟然连同哪名女子过夜都要大臣们cao心,但在“无后为大”的观念下面,刘志在发完一通脾气后,也不能责罚上书此事的大臣们。这件事的另一位关键人物,皇后窦妙就成了刘志的出气筒。 按照惯例,在后宫的赏赐应从皇后开始,并以皇后为尊。而这一次刘志为让皇后的父亲难堪,先将后宫嫔妃全部召集在一起,然后当众将本该赏赐给窦妙的珠宝全部赏给新欢采女田圣,当众令她这个皇后下不来台。当朝皇后竟被皇帝如此折辱,敢怒不敢言的窦妙只能派人送口信给她的父亲窦武,希望身居高位的父亲能够帮帮自己。 小宦官一见到窦武立即把窦妙在宫中遭遇和苦难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在陈述完一切经过后,小宦官言辞悲切地恳求道:“槐里侯(注4),皇后娘娘在宫中当众受到折辱,长此以往难免不会重蹈邓皇后的覆辙,故特命小仆来向大将军求救。” 窦武听后,心情变得十分复杂。他既心疼宫内受委屈的女儿,又觉得窦妙怎么就不能体会自己这个作父亲的苦衷。窦武一时间思绪万千,竟忘了眼前这个小宦官的存在。 作为窦家子孙,窦武有太多值得骄傲的先祖。汉文帝时在平定七国之乱立下汗马功劳的魏其侯窦婴,光武帝时身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先祖窦融,汉和帝时期“勒石燕然”的大将军窦宪。正因为这些传奇般的人物,这才有了传奇般的窦家。到了窦武这一代,窦家声威已大不如从前。从记事起,窦武就被灌输了重振窦家的思想,为了这一目标。他刻苦读书、结交名士,养声望于家中,施善行于乡里,入朝为官后,他不畏强权、仗义执言。他的努力也终于得到了回报,天下人已将窦武与刘淑、陈蕃列为一起合称“三君”。现在威望有了,距离位列三公只有一步之遥,复兴窦家已指日可待,窦武想到兴奋处嘴角都露出了微笑。 “槐里侯……槐里侯?”等候了许久的小宦官在见到窦武面有喜色便大着胆子问道。 “哦…哦…”回过神来的窦武胡乱答应了两声后,便向小宦官嘱咐道:“你回去告诉皇后……为人妻者当恪守本分,一切都应听从陛下的安排。身为皇后,更要为后宫做出表率,否则何以母仪天下。” 窦武算得很明白,如果他带着群臣上奏分配贡品不公一事,那就意味着彻底同皇帝撕破脸面。万一刘志孤注一掷,这样不但保不住窦妙的皇后位,还有可能会牵连到整个窦家以及与他一起上书的大臣们。他不能冒这个险,窦家决不能在他的手里败落。两害相权取其轻,窦妙只能自己忍气吞声扛过这一关。 “可是,小仆如何回话.......”小宦官无比为难地说道。 “好了,别说了,回去回禀皇后吧。”说着窦武就把小宦官连送带赶的请出了大将军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