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
神州有神,其名为风。 环佩泠泠,栖枝青桐。 赐福降灾,来去无踪。 ——题记 华夏大地上有一位神明,不被人所发现或所关注,只是安安静静、兜兜转转,或盘旋着,或呼呼着,就这样掠过青山绿水,大街小巷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角落。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这是李桥的一首诗作。 无论在东方画作上不见身影却闻其声的风,还是传统诗歌中所描写的那种壮丽气魄,风的神秘色彩从来没有被解开过。 以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研究,风的形成只是因为太阳的辐射造成地球表面受热不均,引起大气层中压力分布不均空气沿水平方向运动形风,也是空气流动的结果。 但是今天的主题依旧是谈谈一些神话故事,所以接下来的内容,并非围绕常识。 在文言之中,文人使用风作为整诗基调的很多,但是主要以风作为情感的发泄处。再如最经典的“喝西北风”“雪花飘飘,北风潇潇”(等一下为什么我唱出来了),运用风的地方,无处不在。 古人探究:风起风静,由谁主宰?“ 有神名曰因因乎,南方曰因乎,夸风曰乎民,处南极以出入风。”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鞠陵于天、东极、离瞀,日月所出。名曰折丹,东方曰折,来风曰俊。处东极以出入风。” “又东百三十里,曰光山,其上多碧,其下多木。神计蒙处之,其状人身而龙首,恒游于漳渊,出入必有飘风暴雨。” 这是山海经中给我们有关于风神的答案。 当然,最经典的还是风师(风伯)了。 风伯之职,其实在所有人看来,就是“掌八风消息,通五运之气候”。 所以在古时,风是气候的主要因素,事关济时育物,今年播种来年能不能丰收,雨会在什么地方落下,那里的走水是否会严重…… 这一切都需要靠着风。 别看现代人如此忽视,其实华夏文明自古就有信仰风神的习惯。秦汉以后,中原与别处地区的两个信仰化一,《云笈七羲》中便有记载。 本书称风神名吒,号长育。吒是说明风的特征。长育是指风吹拂大地,化生生物,赐福降灾。 汉画像中均可见到一种力士鼓唇吹气的形象,这一形象就是汉代人塑造的风神风伯。ps:是不是跟一些儿童画的画法差不多呢? 又因为后期风神却变的越来越多,所以,以《周易》的“风从虎”为基点,聪明的古人又这样创造了这样一位司风虎神。 当然周易也创造了另一个风神,巽二。因为巽为风(好像是这样)。但是这位却不如虎神或者风伯,只是作为一个艮宫而已。 风吹火长草不息,轻吹江河踏枝栖。 跑累了,风就慢慢的小下来,消逝在宁静之中;心情好,风就忽然卷起来了,呜呜鸣叫着跑过。 时而顽皮,时而安静。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何人知晓去何方?山长水阔知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