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是,老来爬山的,或多或少总是见过的。” “你说怎么会不见了?失足滚下山了?” “难说,最上面有一个地方,稍不小心,就容易滚下山,现在天寒地冻的。” “你去过?” “去过,有的人喜欢站在那里喊几嗓子。也是别人叫我去的,我看有些玄乎,就去了一次,再没去过。” “那地方人多吗?” “不多,人又不傻,去那危险的地方干吗?” “不过,好多人都喜欢去旁边的小路上走走,人少。” “我看人少的地方还是少去,不安全。出点事,喊人都没有。” “是啊,再下点雪,路又滑,一不小心,就会出事。” “本来是为了活的长,出点事,就得不偿失了。” “没错,活着才是王道。” “哎哎哎,别说那些不吉利的。” “对对对,哎,听说公园里有个跳肚皮舞的,跳的不错。” “一会儿去看看?” “下山就晚了,人家只早上跳一会儿。” “可惜了,我就喜欢人多的地方,热闹。” 王安听着人们轻声的议论,这时开口说:“那些小路都能通到大路上来吗?” “才开始爬山的吧?” “是,今天第一天。” “只要开始就好,体力不错。” “这里四通八达,条条大路通罗马,漫山遍野都是路。” “这山上所有的路都通着,没有路的地方也通着,你看,山连着山,咱这里的山啊,有个词叫做连绵不绝,就是这样,光秃秃的山,多的很,这一片,是大园茂山,上到顶上再往上就是小园茂山,往东,那是东山,东山可就高了,不仅高,延绵不绝,一直延伸到其他省,东山的行政划分区也不在咱们省,咱们这里只有一少部分东山的山脉。往西就多了,离得最近的是大坪山、小坪山,大金沟、小金沟,想去哪儿都行。” “除了山就是沟。” 王安顺着人家的手指看去,王安觉得自己的头突突跳着。刘冬听到这话,睁大眼睛看着群山,刘冬觉得自己有哭的冲动。王安不动声色继续聊天。 王安说:“走这条路比较好是吗?” “是,好走,大路,安全、干净、路上人多。” “原路回来吗?” “对啊,下山还可以顺带着买点小菜。” “多长时间啊?” “三个小时吧。” 有人抬手看看表说:“还早,到山顶远着呢。” “站在山顶上看看全市,风景不错啊。” 几人继续走着,王安和刘冬张哲三人开始慢慢减速。三人边走便注意观察路两边的情况,又走了二十分钟,风越来越凛冽,山越来越高,人越来越少。前几天那场纷纷扬扬的大雪,覆盖着整个大园茂山,除了走的人多的大路上,其他地方的雪都没有化。小路上偶尔走过人的地方,清晰的脚印,虽然凌乱,但完整清楚。许多人开始下山了,王安看看表,估计这些人下山需要一个多小时。也就是说,有的人爬山只用两个多小时。王安注意到,开始下山的人中,女同志的比例比上山的大,大多数女同志开始下山,少数女同志继续上山。男同志里,年轻一些的大约30岁到45岁之间的,大多数开始下山,少数继续上山。50岁以上的男人上山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的。王安在路两边分别选择了三处,带着刘冬和张哲走到小路上仔细观察。右手是上山的路,走小路需要手脚并用,往上爬。左手是下山的路,相对来说路较为平缓,走过去看到,沿着山坡滚下去就是大园茂山与大坪山之间的沟。如果张君兰失足滚下山,只有左手的小路,才会发生那样的意外。右手是不可能的,右手上去,走在山路上的人可以清楚的看到,当然太远就看不到了。王安三人手脚并用爬上去,山路有些打滑,坡上极不好走,雪地里凌乱的有些脚印。三人仔细观察后发现,再远的地方多是墓地,想来也鲜少人去。多数人都是爬山时走走捷径,不会去远处的墓地。倒是有些山体滑坡或地震留下的缝隙,有些缝隙很深,离得近的,若是失足掉下去,大声呼救,走在山路上的人应该可以听到,可以实施救助。王安为了证实这一点,找到一个附近有脚印的裂缝,有些枯草覆盖在裂缝上,看不到低。刘冬拿出绳索,张哲把绳子绑在自己腰上,慢慢试探着下去。很快,张哲的声音传来:“到底了,有三米过一点。”